s点——正中矢状面关键标志点
在正颌外科中,准确测量和分析面部结构对于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至关重要。其中,投影测量正中矢状面标志点是关键的一步,而s点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
s点是位于下颌骨体部上缘的正中凹陷处,表示下颌骨齿槽突和基底部的分界线。它与其他正中矢状面标志点(如鼻尖点和颏点)一起,构成了正中矢状面的参考框架。
s点与其他标志点的关系如下:
s点位于鼻尖点和颏点之间的正中位置,与这两点形成等距三点。
s点位于下颌平面上方约10毫米处。
s点位于下颌骨体部前缘的正中线上,与下颌结节形成直角。
s点的测量对于正颌外科手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它可用于:
确定下颌骨的垂直和矢状位置
评估颌面关系的畸形程度
计划正颌外科手术的范围和步骤
术后评估手术结果
通过准确测量和分析s点及其与其他标志点的关系,正颌外科医生可以精确地诊断颌面畸形,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最终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
正颌外科中,投影测量正中矢状面标志点中的S点指的是:
鞍结节点(Sella Turcica)
S点位于蝶骨体鞍结节区,是鞍窝的几何中心,也是颅底标点常用的参考点。它在矢状面上投影为颅底相对稳定的标志点,用于确定纵向平面和水平平面。
在正颌外科中,测量S点对于以下方面非常重要:
确定颅底位置:S点是鞍窝的中心,反映了颅底的位置。
评估下颌骨の位置:通过测量S点到下颌骨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评估下颌骨的纵向位置。
制定手术计划:S点的位置为正颌外科手术的规划提供参考,帮助确定下颌骨和上颌骨的移动方向和幅度。
通过测量S点,正颌外科医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面部骨骼,制定出精准的手术计划,从而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功能。
以正中矢状面为准的方位术语
在解剖学中,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基于此,我们可以建立一套以正中矢状面为准的方位术语,用于准确描述人体结构的位置关系。
内侧和外侧
内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一侧。
外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一侧。
中线和旁线
中线:正中矢状面本身。
旁线: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平面。
纵向和横向
纵向:平行于正中矢状面的方向。
横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的方向。
近端和远端
近端:更靠近身体中心的部位。
远端:更远离身体中心的部位。
背侧和腹侧
背侧:靠近脊柱的一侧。
腹侧:靠近胸腹腔的一侧。
上侧和下侧
上侧:靠近头部的部位。
下侧:靠近足部的部位。
前侧和后侧
前侧:靠近身体正面的部位。
后侧:靠近身体背面的部位。
通过使用这些方位术语,我们可以准确描述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说肱骨位于上肢的外侧,或者说心脏位于胸腔的前侧。这些术语对于理解解剖学和进行医疗诊断至关重要。
正中矢状面是人体纵向中心的一个解剖平面,由冠状缝、鼻梁和下巴中线构成。该平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并且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1. 对称性: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每个半部与另一半在形状和大小上大体对称。这种对称性在骨骼、肌肉和内脏的分布中都可以观察到。
2. 直立性: 正中矢状面通常与垂直于地面的体位相对应。当人体处于解剖位置时,正中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将身体分成前后两半。
3. 固定性: 正中矢状面是一个固定的解剖平面,相对身体其他部位保持恒定。它不会随着身体的运动或姿势而改变,始终保持与身体中心线垂直。
当人体处于解剖位置时,正中矢状面与额状面和水平面一起构成了三个基本解剖平面,用于描述和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