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是一种功能性矫正装置,主要用于纠正以下问题:
上颌后缩:上颌平面导板通过限制下颌前伸,促进上颌骨骼向前发育,从而改善上颌后缩的情况。
前交叉咬合:当上颌牙齿覆盖住下颌牙齿时,会导致前交叉咬合。上颌平面导板可以将下颌前推,使下颌牙齿逐渐与上颌牙齿对齐。
深覆合:当上颌牙齿过度覆盖下颌牙齿时,形成深覆合。上颌平面导板可以将下颌前移,减轻上颌牙齿对下颌牙齿的压力。
开颌咬合:当上颌和下颌之间存在垂直间隙时,即为开颌咬合。上颌平面导板可以将下颌向后旋转,关闭垂直间隙。
面部不对称:如果颌骨发育不均衡,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上颌平面导板可以通过促进或限制不同侧的颌骨发育,改善面部对称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只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则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手术或其他矫正方法进行治疗。
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的导板与牙合平面呈一定的关系,以发挥其矫治作用。
导板通常与牙合平面平行或略向上倾斜,角度范围一般为5-15度。平行于牙合平面时,导板主要作用于前牙,有助于解除早接触,降低前牙咬合力,创造下颌后缩的空间。
当导板略向上倾斜时,它不仅可以解除早接触,还可以产生对颌垫高的效果,促使下颌后缩,调整咬合关系。这种情况常用于矫治骨性错合,如II类1分型。
导板与牙合平面的角度选择取决于患者的错合类型和个体情况。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咬合关系、牙弓形态、软组织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导板与牙合平面的角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矫治的进展,患者的咬合关系会发生改变,导板的角度也可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导板的角度,以确保矫治效果。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主要纠正的是上颌发育不足或后缩问题。
上颌发育不足或后缩会引起以下一系列问题:
面部不对称:上颌发育不足会导致嘴唇内缩、鼻子凸出,形成面部不对称。
呼吸问题:上颌后缩会导致鼻腔空间狭窄,影响呼吸。
咬合异常:上颌后缩会导致前牙对齐不良,造成反颌或深覆合。
关节疼痛:上颌后缩会改变下颌的运动轨迹,导致颞下颌关节疼痛。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是一种矫正上颌后缩的固定矫治器。它由一个固定在上颌牙齿上的塑料或金属板组成,上面有引导下颌运动的导板。当患者佩戴上颌平面导板时,它会将下颌向前引导,从而刺激上颌生长。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 12-18 个月,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进行调整。治疗结束后,患者通常需要佩戴保持器来保持矫正效果。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是一种有效的矫正上颌后缩的方法,它可以改善面部美观、缓解呼吸问题、纠正咬合异常并减轻关节疼痛。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是一种用于纠正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等错颌畸形的功能性矫治器。其主要纠正方法如下:
前牙区悬吊作用:
上颌平面导板的中央部分设有前牙区悬吊臂,通过唇弓将前牙向前牵引,使前牙切缘向唇侧移动,从而增加上颌牙弓长度。
垂直支抗作用:
上颌平面导板的垂直支臂抵靠下颌前牙的舌侧面,为前牙区悬吊提供垂直向的支抗,防止前牙被向上牵引。同时,垂直支臂还会压低下颌,促进下颌后缩。
咬合平面引导:
上颌平面导板的咬合面与下颌牙齿咬合,引导下颌牙齿向前移动,与上颌牙齿建立新的咬合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治,下颌牙齿将覆盖在上颌牙齿上,从而改善咬合畸形。
双合弓压低作用:
上颌平面导板中设有双合弓,抵靠上下颌牙齿的舌侧面。通过双合弓施加的向前的力,可以压低上下颌牙齿,改善咬合过深或深覆合等问题。
运动限制作用:
上颌平面导板的倾斜面会限制下颌的水平向后移动,阻止磨牙向颊侧倾斜。同时,其悬吊臂也会限制前牙区的前后向移动,防止出现牙周组织损伤或根尖吸收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