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正中联合两侧双发骨折时,正中骨折段向舌侧移位。
这是因为:
肌肉拉力:双侧咬肌和颏肌的收缩力会将正中骨折段向舌侧牵拉。
重力:正中骨折段不受任何肌肉或韧带的支撑,因此会因重力而下垂,移位至舌侧。
舌骨肌的牵拉:舌骨肌附着于下颌骨颏孔区,当舌头运动时,舌骨肌会将正中骨折段向舌侧拉动。
由于正中骨折段移位至舌侧,可能会压迫舌根部,导致呼吸道受阻。因此,此类骨折需要及时复位、固定,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下颌正中颏部双发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致舌后坠
下颌骨正中颏部双发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常伴有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出血,造成颏舌肌收缩功能丧失,舌肌无力向前运动,舌体因重力作用向后坠落,阻塞气道。
舌后坠会迅速危及患者呼吸,引起窒息。骨折块刺入舌体或舌根也可能直接阻塞气道。舌后坠还会压迫会厌,导致喉部水肿,加重呼吸困难。
对于下颌正中颏部双发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合并舌后坠的患者,及时采取开放气道措施至关重要。常用的方法包括:
口咽通气道:插入口咽通气道后,可将舌体抬起,解除气道阻塞。
喉罩:喉罩可避开舌后坠的舌体,建立气道。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舌后坠患者最可靠的气道管理方法,可确保气道通畅。
在建立气道后,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折的严重程度。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和神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
预防舌后坠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下颌正中颏部双发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对于有呼吸困难或舌体后坠表现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道管理。
下颌中线双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下颌中线双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是指下颌骨在正中线处发生的两处或多处的骨折,骨折线通常位于正中线两侧,且骨折块粉碎严重,丧失了原有的解剖结构。
病因:
下颌中线双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通常由严重的钝性外力打击引起,例如车祸、高处坠落或暴力殴打。
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青紫
下颌骨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开口
牙齿错位或脱落
下唇麻木或感觉异常,由于下牙槽神经损伤
颜面部不对称,由于下颌骨移位
诊断:
通过查体、X线检查和CT扫描可以确诊。
治疗:
下颌中线双发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块移位较小、粉碎程度较轻的情况。采用颌间固定带或正颌橡胶圈进行固定。
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块移位较大、粉碎程度较重的情况。需要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恢复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术后护理:
保持颌间固定4-6周,防止骨折块再次移位
口腔卫生护理,避免感染
必要时进行口腔康复,修复牙齿错位或脱落
定期复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下颌骨左右两部分融合的时间为出生后6-8周。
下颌骨在胚胎发育早期由两部分组成,即左下颌骨和右下颌骨。这两部分最初通过软骨组织相连,并在出生后逐渐融合。
融合过程始于下颌骨的后部,逐渐向前进展。在出生后的6-8周内,下颌骨左右两部分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融合后,下颌骨形成一个坚固的骨性结构,可以在咀嚼和言语时提供支撑。融合过程的异常会导致下颌骨畸形,如下颌骨连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下颌骨左右两部分完全或部分未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