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宝宝地包天,是指下颌骨向前突出,下牙覆盖上牙的一种错颌畸形。这种畸形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呼吸和牙齿发育,需要及时矫正。
地包天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包括遗传、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吐舌头)和疾病(如佝偻病、脑瘫)等。宝宝在两岁左右,乳牙基本萌出,地包天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
早期矫正地包天非常重要。对于两岁左右的宝宝,通常采用功能矫治器,是一种可拆卸的口腔矫正装置,通过引导下颌骨向后生长,使上下牙咬合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矫治器佩戴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一年,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监督宝宝正确佩戴,并定期复查。
如果宝宝的地包天比较严重,或早期矫正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手术矫正一般在孩子12岁左右进行,通过切除部分下颌骨,使上下颌骨的位置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地包天的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家长应严格监督宝宝佩戴矫正器,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其他口腔疾病的发生。
两岁宝宝地包天,换牙后能否会长过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可能自己会长正
生理性地包天:多数两岁左右的宝宝,存在生理性地包天,下颌骨发育相对较快,随着宝宝逐渐长大,颌骨发育到位,地包天也会自行改善。一般在3-4岁左右,生理性地包天会自行矫正。
可能需要矫正
骨性地包天:这种情况是因为上下颌骨发育不均衡造成的,下颌骨比上颌骨显著前突,需要进行专业的正畸治疗。换牙后,如果骨性地包天仍然存在,则需要通过佩戴矫治器或进行手术来纠正。
牙源性地包天:是由牙齿排列异常造成的,如下前牙舌侧倾斜或上颌前牙唇侧倾斜,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牙齿排列来改善地包天。
换牙后的变化
换牙后,宝宝的上下颌骨会逐渐发育,牙齿也会进行重新排列。如果宝宝的地包天是生理性的,随着恒牙的萌出,地包天有可能会自行改善。但是,如果是骨性地包天或牙源性地包天,则需要及早进行正畸治疗,以避免影响宝宝的颌面发育和咬合功能。
建议
如果宝宝两岁时有地包天,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口腔科就诊,明确地包天类型。对于生理性地包天,家长可以定期观察,如果随着年龄增长,地包天没有自行改善,则需要考虑正畸治疗。对于骨性地包天或牙源性地包天,应尽早进行正畸矫正。
两岁宝宝地包天矫正的费用会因治疗方法、所在地区和牙医诊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估算值:
传统矫正器(固定器):
金属托槽:5,000-10,000 元
陶瓷托槽:8,000-15,000 元
隐形矫治器:15,000-30,000 元
活动矫正器(可摘卸):
功能矫正器:3,000-6,000 元
舌侧矫正器:8,000-15,000 元
手术矫正:
牙槽骨横向截骨:20,000-40,000 元
上颌前移术:30,000-60,000 元
其他费用:
初步评估:300-600 元
定期复诊:200-500 元
保持器:1,000-3,000 元
具体费用应咨询正畸医生,他们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选择的治疗方法提供详细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费用仅为估算值,实际费用可能因以下因素而异:
宝宝地包天的严重程度
牙齿排列错乱的复杂程度
治疗的持续时间
牙科诊所的位置和知名度
建议家长在决定治疗方法之前,咨询多位正畸医生,并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
两岁宝宝地包天可能是假性的吗?
当两岁宝宝出现地包天时,家长们不免感到担忧。地包天是指下颌骨向前突出,导致下牙包裹住上牙。不过,在两岁左右的幼儿中,地包天可能是假性的。
什么是假性地包天?
假性地包天是一种暂时性的错颌畸形,通常出现在乳牙期。此时,幼儿的下颌骨发育较快,而上颌骨发育较慢,导致下牙暂时性地覆盖上牙。
假性地包天的特点:
下牙轻度覆盖上牙,但咬合关系正常。
上下牙咬合时,上唇可以覆盖下唇。
侧貌观察时,下巴不会明显前突。
假性地包天会自行恢复吗?
随着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大多数假性地包天会在幼儿换牙后自行恢复。这是因为上颌骨会逐渐赶上并超过下颌骨的生长速度。
需要担心吗?
如果宝宝的地包天符合假性地包天的特点,家长通常不必过度担心。如果地包天严重,或者持续存在到换牙后,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何时需要就医?
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下牙明显覆盖上牙,超过2毫米。
上下牙咬合关系异常,如开合咬、交叉咬合。
上唇无法覆盖下唇。
侧貌观察时,下巴明显前突。
及时就医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并纠正骨骼异常,避免将来出现更严重的地包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