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是一种牙颌畸形,俗称“地包天”,是指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导致下牙包住上牙。
骨性的地包天是指下颌骨发育过大或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颌骨的解剖结构异常。这种类型的龅牙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即先通过正畸矫正牙齿排列,然后通过正颌手术改善颌骨位置。
骨性地包天的典型症状包括:
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
下牙包住上牙,覆盖面积超过三分之一
侧面观凸面型,或下巴后缩
咀嚼功能受影响,如咬合困难或疼痛
发音不清,如说话漏风或发音不准
美观受影响,影响面容和谐
骨性地包天的成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不良习惯有关。遗传因素是导致龅牙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有龅牙,子女也有较大几率患有龅牙。环境因素,如营养不良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影响颌骨发育。不良习惯,如长期咬手指或用舌头舔牙齿,也可能导致龅牙。
及早发现和治疗骨性地包天非常重要。儿童期是颌骨发育的重要时期,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颌骨畸形,避免将来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骨性地包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正常的牙齿排列,改善颌骨位置,提高咀嚼功能,提升美观。
骨性地包天,又称下颌前突,是一种错颌畸形,表现为下颌骨异常向前发育,导致上颌骨和下颌骨上下咬合关系异常,下颌前伸。其成因复杂,主要与遗传、环境和功能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骨性地包天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患有骨性地包天,其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表明遗传因素在骨性地包天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
长期不良习惯,如吮指、咬唇、伸舌等,可使颌骨发育异常,导致骨性地包天。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外力影响,如碰撞或摔伤,也可能造成颌骨畸形。
功能因素:
口腔功能异常,如偏侧咀嚼、呼吸道阻塞等,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偏侧咀嚼使一侧颌骨过度使用,导致其过度发育;呼吸道阻塞导致颌面部形态改变,从而影响颌骨排列。
除了上述原因外,骨性地包天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全身疾病等。明确骨性地包天的具体成因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骨性地包天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带来一系列功能障碍,如咀嚼困难、发音不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因此,一旦发现骨性地包天,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畸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以纠正畸形,恢复正常颌面形态和功能。
骨性地包天对人体的四点危害
骨性地包天,又称为反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错颌畸形,是指下颌骨过度前突或上颌骨过度后缩,导致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这种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对身体健康有着诸多危害:
一、影响咀嚼功能
骨性地包天会导致咬合关系异常,影响咀嚼功能。由于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导致咬合力不均匀,咀嚼食物时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嵌塞,引发龋齿、牙周病等口腔问题。
二、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
由于咬合关系异常,骨性地包天患者的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应力,容易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表现为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说话和吃饭。
三、影响面部发育
骨性地包天会导致面部发育异常,如下颌前突、下巴后缩、面部不对称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降低自信心,造成社交障碍。
四、增加呼吸道疾病风险
骨性地包天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过度前突会压迫气道,影响呼吸顺畅。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骨性地包天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错颌畸形,及时进行正畸治疗非常重要。通过佩戴矫治器或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改善面部发育,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全面提升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骨性地包天矫正方法
骨性地包天是由上下颌骨发育异常所致,传统矫正方法无法有效改善,需要进行骨性矫正。以下为常见的骨性地包天矫正方法:
正颌手术
正颌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切开上下颌骨,调整其位置和形态。正颌手术是一种创伤较大,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但效果明显。
生长引导器
生长引导器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用于矫正儿童颌骨的发育方向。通过佩戴生长引导器,可以引导上下颌骨向正确方向生长,预防骨性地包天的发生。
垂直向牵引
垂直向牵引是一种非手术矫正方法,通过在上下颌固定牵引装置,施加垂直向的拉力,使下颌骨向下生长,缓解骨性地包天。
支抗骨移植
支抗骨移植是将自体骨块移植到下颌骨后方,增加下颌骨的长度和高度,改善骨性地包天。
选择矫正方法
骨性地包天的矫正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评估来选择。正颌手术是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矫正方法,但创伤较大。生长引导器适用于儿童早期矫正,垂直向牵引和支抗骨移植则适用于一些中度骨性地包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