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鼻镜检查时,发现鼻咽部隆起,可见新生物,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鼻咽部肿瘤。
鼻咽部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和未分化型癌。这些肿瘤通常表现为鼻咽部隆起或肿块,并可能伴有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发生鼻咽部肿瘤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某些因素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如吸烟、嚼槟榔、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以及长期感染EB病毒(EBV)。
确诊鼻咽部肿瘤需要通过以下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鼻咽部活检: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
鼻咽部肿瘤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主要包括:
放射治疗:是鼻咽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
化学治疗:通常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在早期或复发性肿瘤中,可考虑手术切除。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如抗EGFR和抗VEGFR抗体。
鼻咽部肿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因此,出现鼻咽部不适症状时,如鼻塞、出血、耳鸣等,应及时就医,进行鼻镜检查和活检,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部有隆起,可能是以下疾病的征兆:
1. 鼻咽癌:隆起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表面光滑或粗糙、质地较硬,黏膜可呈充血或苍白。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鼻塞、鼻涕带血、头痛等,晚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耳鸣耳聋等。
2.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隆起表现为紫红色或棕红色的肿块,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常导致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
3. 鼻咽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时,鼻咽镜检查可见到鼻后壁隆起质软的组织,表面光滑,呈淡粉红色或淡红色。常引起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影响儿童发育。
4. 鼻咽囊肿:隆起表现为光滑、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肿,表面覆盖黏膜,质地较软。可导致鼻塞、耳鸣等症状。
5. 鼻咽息肉:隆起表现为粉红色或淡黄色的息肉,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常引起鼻塞、鼻涕倒流、头痛等症状。
6. 其他:如鼻咽部异物、炎症性肿块等,也可能引起鼻咽部隆起。
需注意: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部有隆起,并不一定意味着是恶性肿瘤。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进一步检查,如活检、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