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包天骨性三类详解
地包天是一种牙齿错颌畸形,表现为下颌骨过度生长或发育,导致下牙包住上牙。骨性地包天属于骨骼异常引起的,分为三类:
Ⅰ类骨性地包天:
上颌骨正常或轻度发育不足
下颌骨严重发育过度
下颌角角大,下颌体后缩
Ⅱ类骨性地包天:
上颌骨发育不足或后缩
下颌骨发育正常
下颌角较小,下颌体后缩
Ⅲ类骨性地包天:
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或后缩
下颌骨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过度
下颌角角小,下颌体明显后缩
骨性地包天三类的区别:
上颌骨发育程度:Ⅰ类上颌骨正常或轻度发育不足,Ⅱ类发育不足或后缩,Ⅲ类严重发育不足或后缩。
下颌骨发育程度:Ⅰ类严重发育过度,Ⅱ类发育正常,Ⅲ类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过度。
下颌角角大小:Ⅰ类角大,Ⅱ类角小,Ⅲ类角小。
下颌体后缩程度:Ⅰ类后缩,Ⅱ类后缩,Ⅲ类明显后缩。
骨性地包天三类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通常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手术的方式。正畸主要是矫正牙齿排列,而正颌手术主要是调整颌骨位置和形态。
“地包天天包地”这句话出自民间歇后语,在中文里意指“一无所获”或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地包天”是一种牙齿咬合异常的情况,指下颌骨比上颌骨向前突出覆盖上颌骨。这种畸形会使下排牙齿包住上排牙齿,导致咬合功能受损、面部比例失调。
而“包地”在中文里通常指种植或承包土地进行耕种。因此,“地包天天包地”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比喻了这样的情形:就像“地包天”畸形的牙齿无法正常咀嚼食物一样,尽管花费了劳动力去“包地”耕种,却始终无法获得理想的收成,最终一无所获。
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人们在农业社会中对于粮食收成的重视,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智慧和警示:凡事都要量力而行,盲目付出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如果自身实力不足,或者条件不成熟,贸然行事只会徒劳无功,最终落得“地包天天包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