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是否会涉及植骨,取决于患者的骨骼条件。
当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良好,牙槽骨厚度和高度都足够时,通常不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直接进行植入人工牙根的流程即可。
如果患者长期缺牙,牙槽骨会出现吸收和萎缩,造成骨量不足。此时,为了确保人工牙根的稳定和牢固,可能需要进行植骨手术,以增加骨骼体积,创造一个良好的植入环境。
植骨手术通常使用自体骨(患者自身的骨组织)或人工骨材料。自体骨可以从下巴、颅骨或髂骨等部位获取,人工骨材料则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整个植骨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1. 切开牙龈暴露骨骼
2. 植入骨移植材料
3. 缝合牙龈
植骨手术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让骨骼愈合和重建。愈合时间因个体而异,但通常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全完成。在愈合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咬硬物或对植骨部位施加压力。
植骨的成功率较高,可以有效增加骨骼体积和改善植牙的稳定性。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全身健康状况和术后护理都可能影响植骨的成败。因此,在进行植牙手术前,患者应与口腔外科医生详细沟通,评估骨骼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种牙需要植骨,通常是因为牙槽骨萎缩或缺损所致。
牙槽骨是包裹牙齿的骨骼,负责支撑牙齿并提供营养。当牙齿缺失或拔除后,牙槽骨会逐渐萎缩,导致骨量不足,无法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植骨手术的目的是在缺失或萎缩的牙槽骨部位填充骨材料,重建骨体积和强度。骨材料可以来自自身的骨骼(自体骨)或其他来源(异体骨、合成骨)。
常用的植骨材料有:
自体骨: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髂骨或肋骨)取出的骨骼。
异体骨:从其他人体捐献者取出的骨骼,经过处理后使用。
合成骨:由羟基磷灰石或其他生物相容材料制成的骨骼替代物。
植骨手术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植骨阶段:将骨材料植入缺失或萎缩的牙槽骨部位。
愈合阶段:等待骨材料與牙槽骨融合,形成新的骨组织。
愈合阶段通常需要数月时间。在这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接受X光检查,以监测骨融合情况。
植骨后,牙槽骨的骨量和强度得到重建后,再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完成种牙过程。植骨手术可以提高种牙的成功率和稳定性,确保种植体有足够的支撑力,发挥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