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外科学名词解释
正颌外科:专门从事面部骨骼异常矫正的面部外科领域。
错颌畸形: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或大小异常,导致咬合不良。
前突性错颌畸形:上颌骨比下颌骨突出。
后缩性错颌畸形:下颌骨比上颌骨突出。
开颌畸形:上下颌咬合时,前牙无法接触。
地包天:下颌比上颌突出,导致下牙咬在上牙前面。
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正畸矫治和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用于纠正复杂错颌畸形。
正颌手术:外科手术方法,用于重新定位面部骨骼,改善咬合和面部美观。
双鄂手术:同时移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手术。
截骨手术:切断骨骼并重新排列,以改变骨骼位置。
正颌术前正畸:在正颌手术前进行的正畸治疗,预先调整牙齿位置,为手术后咬合关系奠定基础。
正颌术后正畸:正颌手术后的正畸治疗,稳定手术结果,改善细微咬合关系。
面部美观评价:通过测量和分析面部特征,评估治疗后的面部美观效果。
数字化正颌外科: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成像,辅助正颌外科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模拟手术结果。
正颌外科学名词解释
正颌外科学是一门专科医学领域,旨在纠正颌面骨骼和牙齿的异常排列和形态。以下是正颌外科学中常见的术语解释:
下颌骨前突症: 下颌骨过度向前发育,造成咬合不正和面部不对称。
上颌骨后缩症: 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咬合错位和面部长短脸形。
开颌畸形: 牙齿咬合时前牙无法接触,造成闭口困难。
反颌畸形: 下颌骨向后发育,导致下牙位于上牙之前。
咬合平面: 咬合时上下牙列接触的面。
咬合关系: 上下牙咬合时的位置关系。
正颌手术: 通过手术矫正颌面骨骼和牙齿异常排列或形态的治疗方法。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结合正畸治疗,实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颌骨分割术: 将颌骨切割成更小的块,以便重新定位和固定。
颏成形术: 改变下巴形状和大小的手术。
下颌骨后移术: 将下颌骨向后移动并固定的手术。
上颌骨前移术: 将上颌骨向前移动并固定的手术。
通过理解这些术语,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正颌外科学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并积极参与治疗决策。
正颌外科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正颌外科是一种矫正颌面骨骼畸形的口腔外科手术技术,旨在恢复颌面功能和改善面部美观。其基本原则如下:
功能优先:
正颌外科的首要目标是恢复正常的颌面功能,包括咬合、咀嚼、发音和呼吸。通过手术调整颌骨位置,可以纠正咬合错位、关节疼痛和呼吸道阻塞。
配合正畸治疗:
正颌外科通常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获得最佳效果。正畸通过移动牙齿排列,为颌骨手术创造条件。正畸还可以微调术后咬合关系,确保手术成果长期稳定。
精确的手术计划:
正颌外科是一项精细的手术,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计划。通过CT扫描、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外科医生可以准确评估畸形程度,制定手术方案和预测手术效果。
微创手术技术:
现代正颌外科采用微创技术,通过口腔内小切口进行手术操作。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出血、缩短恢复时间和减轻术后疼痛。
术后康复:
正颌外科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期,包括饮食限制、软组织肿胀控制和伤口护理。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确保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
特点:
针对颌面骨骼畸形,包括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开颌和咬合错位等。
通过手术调整颌骨位置,恢复功能和美观。
需要与正畸治疗配合进行。
手术计划精确,采用微创技术。
术后康复期较长,需要严格遵医嘱。
正颌外科名词解释汇总
1. 正颌外科:专门治疗颌面部骨骼畸形的手术学科。
2. 颌面部骨骼畸形:颌骨或面部骨骼结构异常,导致牙齿错位、面部失衡或功能障碍。
3. 错颌畸形:牙齿排列不齐,可由颌骨发育异常、咬合问题或不良习惯引起。
4. 咬合:上颌牙与下颌牙之间的接触关系。
5. 颌骨前突:上颌或下颌过度向前突出。
6. 颌骨后退:上颌或下颌过度向后缩。
7. 颌骨开大:颌骨体积过大,导致面部畸形。
8. 颌骨缩小:颌骨体积过小,影响功能和美观。
9. 上颌-下颌关系:上颌和下颌之间的关系,影响咬合和面部轮廓。
10. 颌位:颌骨在颅底上的位置,影响面部平衡。
11. 正颌外科手术:通过手术调整颌骨位置和形状,矫正颌面部畸形。
12. 正畸治疗:使用牙科矫治器或其他装置矫正牙齿错位。
13. 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前的正畸治疗,调整牙齿位置,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14. 术后正畸:正颌外科手术后的正畸治疗,精细调整咬合和牙齿排列。
15. 骨移植:从身体其他部位取骨,用于修复或重建颌骨。
16. 神经血管走形:颌面部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和走行,影响手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