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脂针说明书
成分:
1. 磷脂酰胆碱
2. 脱氧胆酸钠
作用原理:
溶脂针是一种非手术减肥方法,通过注射到脂肪组织中,破坏脂肪细胞,使脂肪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通过淋巴系统排出体外。
适应症:
双下巴、面部脂肪堆积
上臂、腹部、腰部、大腿、臀部等部位的局部脂肪堆积
禁忌症:
妊娠期、哺乳期
严重肝肾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体质
用法用量:
注射频率:每2-4周注射一次
注射剂量:根据脂肪堆积量和个人体质而定,一般0.5-2ml/次
注射深度:皮下脂肪层
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疼痛、红肿、瘙痒,一般1-2周内会消退。
术后需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注射后需多喝水,促进脂肪代谢。
溶脂针仅对皮下脂肪有效,对于内脏脂肪无效。
溶脂针的效果因人而异,一般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溶脂针是一种医疗行为,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
副作用:
局部疼痛、红肿、瘙痒
过敏反应(罕见)
脂肪坏死(极罕见)
存储条件:
避光,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
溶脂针的施打技巧和用量
溶脂针是一种非手术的局部减肥治疗方法,通过注射磷脂酰胆碱等成分溶解脂肪细胞,达到局部减脂的目的。
施打技巧
晕厥点定位:使用注射器或指尖按压注射部位,找到疼痛感最明显的地方。
注射方向:垂直注射,避免斜针。
注射深度:皮下脂肪层,约为 1.0-1.5 cm。
注射点距离:相邻注射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1-2 cm。
注射速度:缓慢均匀地注射,避免组织损伤。
用量
溶脂针的用量因个人情况和治疗目标而异。通常,每次注射的用量为:
面部:0.2-0.5 ml
身体:0.5-2.0 ml
注射频率
溶脂针注射的频率取决于脂肪厚度和治疗效果。一般间隔 2-4 周注射一次,共需 4-10 次治疗。
注意事项
溶脂针注射后可能会出现肿胀、发红或疼痛,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治疗期间应配合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以增强效果。
孕妇、哺乳期妇女、凝血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溶脂针。
溶脂针并非永久性疗法,如果再次摄入过量脂肪,可能出现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