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退缩是指鼻翼两侧向后移动,导致鼻孔外露增大的情况。它通常是由于鼻翼软骨强度不足或鼻翼肌肉松弛造成的。
鼻翼退缩可以分为先天气质性鼻翼退缩和后天获得性鼻翼退缩:
先天气质性鼻翼退缩:通常是因为鼻翼软骨先天性发育不足或异常导致。
后天获得性鼻翼退缩:可能是由于鼻部外伤、鼻中隔偏曲或鼻塞等因素引起的。
鼻翼退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
鼻翼软骨移植:将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到鼻翼软骨中,以增强软骨强度。
鼻翼缩窄术:切除部分鼻翼软骨或肌肉,使鼻翼向内缩窄。
鼻中隔矫正术:对于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翼退缩,可以通过鼻中隔矫正术改善。
激光鼻翼缩窄术:利用激光能量使鼻翼皮肤收缩,达到缩窄鼻翼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鼻翼退缩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咨询耳鼻喉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建议。
鼻翼缘退缩是指鼻翼缘向后收缩,导致鼻孔外露面积增大的一种畸形。这种畸形通常是由外伤或慢性炎症引起。那么,鼻翼缘退缩会越来越严重吗?
通常情况下,鼻翼缘退缩不会自行加重。如果存在持续的刺激因素,例如慢性炎症或反复外伤,则可能导致退缩进一步加重。
慢性炎症通常是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反复的外伤则常见于挖鼻孔、鼻炎或鼻窦炎等情况。如果这些刺激因素得不到及时治疗,它们会持续损伤鼻翼软骨,导致退缩加重。
随着年龄增长,鼻翼软骨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从而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也会导致鼻翼缘退缩逐渐加重。
因此,虽然鼻翼缘退缩通常不会自行加重,但持续的刺激因素和年龄增长可能导致其进一步恶化。及时治疗潜在的炎症或外伤,并避免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可以帮助防止退缩加重。如果退缩已经比较严重,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矫正来改善外观。
鼻翼缘退缩是指鼻翼边缘向后缩,导致鼻孔外露,通常发生在鼻整形手术后。
外观特征:
鼻孔外露明显,鼻翼与面部皮肤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
鼻翼缘向后方移位,遮盖鼻孔的一部分。
鼻孔形状改变,通常呈狭长形或三角形。
鼻翼与面部皮肤交界处形成棱角或凹陷。
严重的情况下,鼻孔甚至可能完全外露,失去其功能性和美观性。
造成原因:
鼻翼缘退缩通常由鼻整形手术引起,特别是鼻孔缩小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医生切除过多鼻翼软骨或缝合过紧,就有可能导致鼻翼缘退缩。外伤或感染也可能造成鼻翼缘退缩。
影响:
鼻翼缘退缩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存在功能性问题。由于鼻孔外露,鼻腔失去了保温和加湿的功能,容易导致鼻腔干燥和感染。外露的鼻孔也容易被异物堵塞,造成呼吸困难。
修复方法:
鼻翼缘退缩的修复需要通过再次手术进行。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鼻翼软骨移植、鼻翼缘切开扩大或鼻孔重建。修复手术通常需要局部麻醉,并在术后进行局部加压包扎以防止肿胀和疤痕形成。
鼻翼缘退缩下拉术图解
步骤 1:标记
在鼻翼缘向内约 2-3 毫米处标记一条水平线。
在鼻翼根部标记一条垂直线。
步骤 2:切开
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形成一个三角形皮瓣。
步骤 3:分离
小心分离皮瓣,露出鼻翼软骨的边缘。
步骤 4:剪切软骨
剪切鼻翼软骨的边缘,使其与皮肤皮瓣齐平。
步骤 5:拉下
将皮肤皮瓣向下拉,覆盖鼻翼软骨的边缘。
步骤 6:缝合
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将皮瓣固定在鼻翼根部。
步骤 7:鼻孔整形(可选)
如果需要,可以对鼻孔进行整形,以改善对称性和外观。
术后护理
伤口保持清洁干燥。
术后一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出现任何并发症迹象,如发红、肿胀或疼痛加剧,请立即就医。
注意事项
本图解仅供参考,实际手术细节可能会因情况而异。
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进行。
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可能,在做决定之前应与医生充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