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滴漏综合症(PNDS)是指鼻腔或鼻窦分泌物沿咽后壁向下流动,刺激气道并引发咳嗽。这种咳嗽通常表现为慢性、顽固的咳嗽,尤其是在夜间或平躺时更严重。
对于鼻后滴漏综合症引起的咳嗽,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以下两种目标:
一、减少鼻腔分泌物: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阻断组胺受体,减少鼻腔充血和分泌物。
减充血剂:如萘甲唑啉、羟甲唑啉,可收缩鼻腔血管,减少分泌物。
局部皮质类固醇喷雾剂: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可抑制鼻腔炎症,减少分泌物。
二、缓解咳嗽症状:
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可抑制咳嗽中枢,缓解咳嗽。
祛痰药:如沐舒坦、氨溴索,可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鼻后滴漏综合症的具体病因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对于轻度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局部用药或非处方药即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的鼻后滴漏,可能需要使用处方药或进行其他治疗,如鼻腔冲洗、鼻窦穿刺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局部减充血剂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加重鼻后滴漏的症状。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局部减充血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中医认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是由肺气虚弱、痰湿内阻所致。肺气虚弱,无法宣通肺气,气滞痰涎积聚,导致鼻后滴漏、咳嗽。
治疗方法:
宣肺化痰:使用宣肺化痰的中药,如麻黄、杏仁、陈皮,可以帮助排出鼻咽部的痰液,缓解鼻后滴漏。
补益肺气:使用补益肺气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可以增强肺功能,宣通肺气,缓解咳嗽。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会导致痰湿内生,因此,需要调理脾胃,健运脾胃,化湿除痰。可以使用健脾益气、化湿的中药,如山药、白术、茯苓。
辛温解表:如果鼻后滴漏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说明有外感风邪,需要使用辛温解表的中药,如桂枝、生姜、红枣,可以帮助驱邪外出,缓解症状。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中医师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同时,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保证充足的睡眠
多喝温开水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的用药
中医认为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是由于肺气虚弱、痰湿内阻所致。治疗原则以补肺益气、化痰止咳为主。
常用中药
黄芪:补益肺气,托扶正气,用于肺气虚弱者。
党参:养脾益肺,补气生津,适用于脾肺气虚者。
白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者。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适用于痰湿内盛者。
陈皮:理气化痰,健脾止咳,适用于痰湿阻滞者。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利咽,适用于痰粘稠不易咳出者。
药方举例
补肺益气止咳汤
黄芪 30g
党参 20g
白术 15g
茯苓 15g
陈皮 10g
桔梗 1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注意事项
本文所述中药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中医师。
鼻后滴漏综合症咳嗽病因复杂,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鼻喷剂等。
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用药前应告知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