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脂针腰腹部位定位图
溶脂针是一种非手术瘦身方法,通过注射入脂肪层,溶解并排出脂肪,达到瘦身效果。腰腹是人体常见赘肉堆积部位,溶脂针在该部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腰腹部溶脂针定位
1. 后腰
第12胸椎棘突正下方,左右两侧各6~8个点位。
沿脊柱旁开2~3厘米,上下各6~8个点位。
2. 侧腰
第12肋骨下缘外侧,向下至髂骨嵴,左右两侧各4~6个点位。
沿斜方肌方向,左右两侧各4~6个点位。
3. 腹部
肚脐上方、左右各6~8个点位。
肚脐下方,左右各6~8个点位。
沿腹直肌两侧,左右两侧各4~6个点位。
4. 下腹部
耻骨联合上方,左右两侧各4~6个点位。
沿腹股沟内侧,左右两侧各4~6个点位。
注意事项
注射深度一般为皮下1~2厘米。
注射量根据脂肪厚度和面积确定,一般为每个点位0.5~1ml。
注射间隔通常为2~4周。
术后注意穿戴塑身衣,促进脂肪液化排出。
温馨提示
溶脂针注射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术前要做好充分沟通和检查,以确保安全和效果。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局部肿胀、疼痛或淤青,一般会自行消退。
溶脂针注射腰部两侧赘肉,针对局部顽固脂肪,效果显著。
作用原理:
溶脂针是一种注射到脂肪层内的药物,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PC)等。PPC可破坏脂肪细胞膜,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再经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操作过程:
1. 术前准备:标记需注射区域,并对局部进行消毒。
2. 注射:使用细针在标记区域均匀注射溶脂针。注射深度和剂量根据个人情况制定。
3. 术后护理:注射后需穿戴塑身衣或束腹带,帮助塑形并防止脂肪反弹。配合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将进一步提升效果。
效果:
溶脂针注射腰部两侧赘肉,通常需要3-5次治疗,每次间隔2-3周。效果因人而异,但一般可在数周后看到效果。局部脂肪明显减少,腰部线条更加紧致。
注意事项:
1. 溶脂针非手术治疗,但仍需专业医师操作。
2. 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硬结等反应,一般数天内可自行消退。
3. 溶脂针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
4. 溶脂针仅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不能代替减肥治疗。
5. 术后需注意饮食和运动,避免脂肪反弹。